超声波清洗原理的具体操作过程涉及多个关键步骤和组件,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原理
超声波清洗主要依赖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的“空化效应”。当超声波发生器产生的高于20KHZ的超音频电能,通过换能器转换成同频率机械振动传入清洗液时,超声波会在清洗液中疏密相间地向前传导,产生无数的微小气泡。这些气泡在超声波纵向传播的负压区形成及生长,而在正压区迅速破裂,产生超过10000个大气压的瞬时高压,连续不断地轰击物体表面,使物体表面污垢迅速脱落。
二、操作过程
准备阶段:
确保超声波清洗机已正确连接电源,并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
根据清洗物品(如饮水瓶)的性质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洗液。清洗液可以是水、化学溶剂或水基清洗剂,具体选择应依据清洗物品的材料和清洗剂的兼容性。
将清洗液倒入清洗槽中,至适当液位。
清洗阶段:
将需要清洗的饮水瓶轻轻放入清洗槽中,确保物品完全浸没在清洗液中。注意避免物品之间相互碰撞或堆叠,以免影响清洗效果。
打开超声波清洗机的电源开关,根据需要调整清洗时间和功率。此时,超声波发生器将工频电能转变成高频电信号,通过高频电缆输送到换能器上。换能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纵向振动,将电能转换成强有力的超声波振动。
清洗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清洗液中的气泡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剧烈振动,这是正常现象。这些气泡的振动、形成、生长及迅速破裂过程即为“空化效应”,它产生的巨大能量能够冲击并剥离饮水瓶表面的污垢。
后续处理:
当清洗时间达到设定值时,超声波清洗机会自动停止工作。
取出清洗后的饮水瓶,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残留的清洗液。
将清洗后的饮水瓶放置在干燥通风处晾干或使用适当的干燥设备进行干燥。
三、注意事项
定期更换清洗液,保持清洗槽的清洁。
定期检查换能器和清洗槽的完好性,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长时间不使用时,应断开电源并将清洗槽内的清洗液排空。